童年乐趣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童年乐趣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用先学后教的方法上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将我的教学目标设计三大点:认识生字词;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了解克利斯朵夫的童年乐趣到底是什么。
在整个上课的过程中,我认为这篇课文对于五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开始上课时,我采用让他们自己放出声音来自己读课文,在第一次读课文的时候,主要目的就是学习生字词。这一环节就学生的反应状况来说,还是比较不错的。文中比较容易读错,且学生容易犯的错误我也及时地进行了纠正。相信这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并不困难。
第二个环节中就是重点去理解克利斯朵夫童年的乐趣到底是什么,并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他们有体会的段落。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整体的反应不是很好。有的同学已经在我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这个任务,而有的同学却仍停留在读课文的阶段。由此可见,学生对我布置的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还不是很理想。今后在这方面,我认为还是要下力度去培养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的能力,这方面的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在最后引导学生来说:你认为克利斯朵夫是个怎样的孩子?我设计这个问题的主旨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克利斯朵夫的快乐,是源自于他所热爱的音乐。让学生明白兴趣爱好对于学习,以及自己的将来都是很重要的,只有热爱某件事情才能把它做好做精。我希望能够借此来培养学生发现自己到底爱好的是什么。同时,作为一名老师,我也希望我的孩子们能够像克利斯朵夫那样有个快乐美好的童年,让他们的花季永远沐浴在阳光之下。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认为在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方面还是不够,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加强这方面的培养。
这是一节单元习作的读写结合课,这种课型是在学完同一主题的一组文章之后的基础之上才能完成的课型。因此课一开始我就引导学生回顾单元主题、回顾单元的习作方法,在借鉴作家的写作方法之上,设计了忆童年、说童年、写童年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逐步降低写作难度,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由于课前准备的不够充分,所以有些环节不是很流畅,过渡语言不到位。另外有两个环节的内容可以调换一下位置:比如:欣赏冯骥才捅马蜂窝的片段,可以放到前面欣赏作家笔下的童年趣事这一环节。这样整个教学流程会更流畅,也更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
本节课教学,通过趣事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并在习作中感受童年生活的纯真、美好,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童年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本节课我让学生回忆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同学们热情高涨,能把事情的经过想出来,写清楚,做到说心里话。
1、作文的基础是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对丰富多彩的生活,学生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而写去中文来就难免空泛。本次习作,学生有话想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因此,上课时,我极力为学生创造情境,把学生的思路带到到往昔的童年生活中,小时候种糖果、喝酒学些诗、偷穿妈妈的高跟鞋、拆开发光的鞋想搞清楚原因。学生的思路一下子被打开。我趁热打铁,让学生把自己的小时候的趣事用自己的语言语言记录下来。
2、本次习作,学生刚开始时学生的描写很空洞,缺乏细致的观察和细腻的描写,本来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学生写出来却缺乏趣味,不能让人捧腹大笑。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怎样才能突出“趣”字呢?要让学生的习作富有童真童趣,首先要在他们心中“贮藏”一颗童心,而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充分体验,就是“铸就”这颗童心的最有效方式。我们把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融于作文教学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既能感受到学校生活的乐趣,又能增强“我能作文”的自信。
3、文学作品能够给读者以美的享受,首先得之于语言。语言不美,也就是文采不足,则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就差,感染力也不强,因为它给读者的思想启示和教育力量也就小。《语文课程标准》从小学中段开始提出了“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的要求。
很明显,课标要求我们要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在习作中尝试运用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在习作中,我引导学生尝试使用富于时代气息的、新鲜的语言,这样,就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例如,很多同学就用到了这样的网络语言:“别人都说我很胖,我只是瘦的不明显。”“只想优雅的转身,不料华丽撞墙。”这样充满新鲜感与时代感的语言,会让我们的习作变得会妙趣横生。
我执教的《童年趣事》,通过回顾课文,让孩子们能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这一点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中都有所体现,课前让孩子们多收集童年的资料,问一问父母,看看自己儿时的照片,用一两句话概括一下自己童年的“趣”;另一点是让学生们在交流中拓宽写作思路,乐于书写童年的趣事,表达对童年生活的热爱,感受童年的乐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概括能力,提高语文素养;除了课堂上,课后还能通过班级博客和班级聊天群进行互动交流;在互评互改中,学会修改习作,并在修改中感受写作的乐趣。
从整体来看学生基本上掌握了习作要求。我认为这次作文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作法:
一、课堂中不急于要求学生写,而花了将近一节课的时间帮助学生审题,选择材料。对于这一次作文要求相对城市上的孩子是有一定难度的,难在于学生不理解怎样的事算是趣事。有很多学生在开始时,往往弄不懂,以为给人以快乐的事,让人开心的事就是“趣事”。所以在习作开始时我围绕题目,通过事例解析让学生真正理解了“趣”的含义。接着让学生选择材料,为了使学生的材料,达到“准、新、精”的要求,我先要求学生自行思考,想出两到三件符合题意的材料,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让小组成员互相帮忙选出较为合适的材料,最后还要在班里进行点评,才进行写作。
二、以自己的具体的事例打开学生心扉。以前讲作文,我总爱以作文选上的事例来引导学生,这么做也确实能让学生理解习作要求,但课堂总让人觉得不真,不够有“人情味”。这一次在写作之前认真回想了我童年里发生的趣事,以我的真人真事作为事例引导学生。因为是老师的真人真事,所以孩子们上课时总是很感兴趣。[+小学教学设计网_=}在让学生讲自己的事例时,因为有我在前边“现丑”所以学生在讲时也就没了什么顾虑大胆去讲,为后边的写打下了基础。
三、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学生有些事不一定对谁都能讲得出来,可能对有些比较熟的人会讲得比较有兴致,而对另一些人讲时心情又不太放松,在指导学生时我注意到了这一点,让学生你想对谁说那就去对谁说。看到课堂里“乱七八糟”的,我觉得达到了我的目的了。
四、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重视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首先要求学生自主选择童年生活中的趣事来写,从而使学生习作具备了鲜明的个性色彩。其次,引导学生自主命题,不作过于细致的指导,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表达形式,这样就避免了束缚学生的思维,真正使学生的习作具有个性色彩。
当然,从学生作文中也能看到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对作文的修改还不够认真,在细节描写,诸如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方面还有待加强等。
一、这节课学生为什么表现会如此精彩:
我很长时间还沉浸在孩子们幸福的回忆中,反思之后,我认为原因之(一):开展了“听父母讲自己的童年”和“诗中的童年”朗诵活动,延伸了作文的过程,使学生把生活与作文联系在一起,童年趣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二)、营造的氛围:播放的《童年》视频歌曲、展示玩具等纪念品,打开了学生记忆的闸门,片片回忆都是美的,是学生的真情告白。
二、我深深地体会到:
习作指导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从“内容”入手,打开学生思路,而不是大讲写法,使人人都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如果一上来就用范文开路容易束缚学生,作文开始宜“放”,有人对自由表达用了个形象的比喻,叫做“你放手,他就飞”,教师只有大胆放手让学生说,学生才可能“飞”起来,这次习作全班54人全部在40分钟内落笔成文。
三、在七嘴八舌的“说”中:
使“材料—语言—思维”呈动态积累,使思路清晰、外化活跃,学生乐于表达,易于动笔,促进了写的酝酿,作文不是平淡的干巴巴的诉说,而是学生特定情景下内心的真实写照,有所闻就会有所思,有所思就会有所情,有所情就会有所文,借助作文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凸显喜怒哀乐,应是我们作文教学追求的高级形态。
四、材料辨析,为学生明路:
通过出示一组材料,学生弄清楚了所谓趣事,一是充满快乐的开心事,二是天真幼稚的傻事。所选的事情有的可以反映童心之趣,有的可写行为之趣,也可以写语言之趣。或者性格之趣。让学生明白要紧扣“趣”字选材,把人物当时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写出来,这样就能写生动,写具体。这样适时的降低了难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话可说,有趣事可写。即使是学困生,虽然语句有的不通顺,也有错别字,但事情却真实有趣,确实是童心的表白,童情的宣泄与流露。捧读作文,学生异彩纷呈的构思,天真有趣的傻事,把作为老师的我逗得捧腹大笑,感觉到批改学生的作文,在欣赏的同时,也是一种享受。
五、范文引路的作用:
一直以来范文该不该出示,在写之前出示好还是写完之后出示好,一直是人们争议的话题。我自己认为:范文的出现,对于一些学困生和中等生,起个引领作用,他们在茫无头绪不知如何下手之际会根据教师出示的范文,打开思路,明确怎样安排详略,怎样扣题写。但是对于一部分写作水平较高的同学而言,完全没必要。如果一上来就用范文开路,容易束缚学生思维。
我就想:如果我们每次作文课都能这样以情唤情,打开心扉,畅所欲言,我们的作文课将永远阳光灿烂,充满欢笑!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