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4-07-15 23:33:51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15篇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15篇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暑假社会实践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1

暑假又来临了,漫长的时间如何打发呢?作为高中时期的最后一个暑假,当然要过得有意义才可以。

海口作为海南的省会,是海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环保方面自然也应该做得最好。为了维护海口市的卫生环境,我和几位同学一起商量后决定于7月20号下午5点一起去万绿园去当一天的清洁工。

步入万绿园,只见人们都在灿烂的阳光尽情的欢笑和玩耍,椰风海韵醉游人,这不正是海南岛的魅力所在吗?但是,美中不足的是绿绿的草坪上那些零零散散的垃圾,主要是一些废弃的塑料带,易拉罐以及各种各样的食品包装。看了这副景象,我们便马上动手,拿着一个大塑料垃圾带开始了我们捡垃圾的行动。

弯腰,起身。再弯腰,再起身。一切的动作都是那么的机械,看似简单,却很累人。随着我们的努力,渐渐地,垃圾不断地减少。这时,一旁的游人看到了我们,有的还继续玩,但有点也慢慢加入了我们的行动。几个钟头过后,草坪比起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随着夜晚的到来,前来游玩人多了起来。这时我们才知道,大头戏来了,晚上产生的垃圾才是最多的。但正当我们要行动时,这时工作人员来了,他表扬了我们,并告诉我们今天辛苦你们了,接下来交给我们吧。我们高兴的点了点头,带着满足的笑容踏上了归程。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我们一开始的动机只是单纯的只为完成任务而来。但经过了这一次的体验,令我们体会倒了:其实不管是什么样的工作,都需要自己用心去做,每一份工作都要需要有人来做,不管人家究竟如何,终究值得我们尊敬。毕竟,如果没有他们,那又将出现什么样的另一份光景呢?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2

不论是教育家的阐释还是辞书的定义,教育的核心内容没有变,那就是以人为本,处处为了人的发展为了人自身素养的提高,为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明。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的艺术工程,它不仅仅是单纯的书本知识的识记,更重要的是对受教育者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培养他们抵御和克服不利于生命发展的各种因素的能力。对于这些能力的培养和开发远不是通过书本和当头棒喝能完成的,他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从点滴做起,从小处做起用自己美好的人格来感染、熏陶身边的学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快乐和自信,给他们的学习和自我成长营造一个积极上进的环境,而不是看、守、填和耳提面命。

受教育者好比是种子,只有教育者给他们提供适宜的土壤、水分、温度,他们才会发芽才会健康成长。把简单的事情做好了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了就是不平凡。

作为教育工作者,弄清楚教育的意义这个问题,对于认清教育的本质、明确自己的职能和职责,找准前进的方向是大有好处的。细节决定成败,平凡成就伟大。只有认真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关爱身边的每一个孩子,在给他们知识的同时给他们快乐和自信,这样才能做好自己干好教育。

教育应该让读书者明白,读书是为了修身、为了齐家、为了治国、为了平天下。

我相信自己会朝着一个合格的教育者的方向前进的。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3

暑假临近结束的时候,我三位同学自己创业,合伙在老家开的团购网营业了,我被请去帮忙。其实就是去打杂、帮忙宣传。

刚回到老家,就去了他们的办公室,他们问我了解团购不,知道什么是团购吗?我还真不知道。通过他们的解释我知道团购就是团体购物,指的是认识的或者不认识的消费者联合起来,来加大与商家的谈判能力,以求得最优价格的一种购物方式。根据薄利多销、量大价优的原理,商家可以给出低于零售价格的团购折扣和单独购买得不到的优质服务。通过这样一理解,我觉得团购其实是三赢,消费者受益、商家赚钱并得到宣传、团购网从中牟利。一举三得。

根据目前年轻人生活的模式、现实的残酷、网络的时尚,他们给这个团购网取名纠结团,非常符合现在80、90后的现状—为了房子、工作、家庭、生活、饮食安全、生存环境等等的纠结。纠结团的宣传语—今天纠结吗?纠结就上纠结团!也是他们这样综合考虑的结果!在完全了解他们和纠结团后,我个人觉得人生就是一个纠结的过程,每个人都是一个纠结体,只有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梦想,才能让纠结的我们不纠结!让纠结成为快乐的源泉!这令我在接下来的帮忙中,充满了激情和动力!并完美的完成了他们交给我的任务,谢谢我的朋友们,让我在暑假中收获了一份体验,了解了一种模式、熟悉了一种生活方式!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4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个月的暑期实践生活结束了。本次社会实践主要是利用附近高校的大学生党员资源,利用暑期赴镇从事党建、团建工作。这次实践以办实事,出实效为指导思想,促进大学生党员走进基层,了解基层,服务基层,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这种暑期社会实践的形式不仅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加强了学院与镇的联合共建、更好地发挥了学生党员为社会的服务职能,而且为学生党员提供了一个难得的锻炼机遇和施展才华的舞台。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应该怎样抓住机遇来提高自己、有所作为呢?

在实践期间,我主要以共青团工作为工作重心,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一些档案整理和文字工作。通过这一个月的经历,我深深地体会到,实践锻炼要想达到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目的,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到位不越位

在新环境、新工作岗位上的大学生党员,实践时间均有限、较短,客观上对实践的效果产生影响,总有临时之感,有时也会有应付心理。所以,面对新环境、新职责,大学生党员在实践时首先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做到到位不越位,协助而不取代。既要依据法度(职责),把握原则,切实履行职责;还要依据需要,按照组织安排,做好随机的单项工作及时补位;更要依据实际,把握尺度,掌握程度,不能越位,做到到位、补位而又不越位,使自己始终处于协助各级领导工作的角色。

二、虚心不虚荣

选派去实践的大学生党员,大部分具有年纪轻、知识层次高、专业素质好、创新意识强等特点,但是面对基层的实际情况和工作要求时,还需要一个熟悉环境、更新知识和继续学习的过程。要虚心不要有虚荣心,不要认为自己是从高校来的,理所当然有所不同,这样往往会造成工作的被动,有时还会在某种程度上让单位的领导或干部反感。

作为来自高校具有扎实专业和理论知识的学生党员,实践锻炼时,仍需要再次学习,而且要会学、有重点地学并注意学习方式。既要向领导学习,又要向群众学习。许多不担任职务的老同志其实是实战经验丰富的,他们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和智慧,大学生党员要主动放下架子,拜其为师,真心实意向其学习,而不是喊喊口号、做做样子,敷衍了事;另外还要在实践中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践锻炼,切实提高自己的调研能力、组织协调能 ……此处隐藏14245个字……东西积极的运用到学习和工作中去。

此次追寻红色足迹暑期三下乡实践小分队的成员由下列8位组成:

带队老师:x

队长:x

副队长:x

队员:x

7月5日上午9点30分,我们在带队老师潘喜娟老师以及队长吴宇婷同学的带领下出发前往仙居县上张乡进行社会实践,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才到达目的地。当地乡政府的领导很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并邀请我们在食堂一起用餐,食堂的饭菜不是很丰富,却满含着当地政府对我们的接风洗尘之意。当天下午3点,我们与崔书记一起开了一次会,会议具体的安排了我们接下来几天的行程以及住处、伙食等。

5点,我们同乡政府领导一起拜访了第一位老党员——年过80的朱小香老人。我们到朱小香老人所在的杨柳下村时,得知朱小香老人正在番薯地里劳作,我和另外几位队员便又赶往番薯地,在离村子不远的地方,我们见到了挥舞着锄头的朱小香老人,老人得知我们是来慰问他时,十分开心,几位队员在老人的指导下帮老人做完了农活,随后,我们与老人一起赶回老人家中,在老人家里,他跟我们讲述了他当年的革命史。老人是在16岁得时候被党组织吸纳的,老人的左腿也不怎么方便了,是当年参与对反动派政府的战斗中受伤遗留下来的,老人告诉我们,我们现在的生活,比起他们那会,真的是好上百倍,他们那个时候,连加急文件都只能靠双腿跑着送,现在还有车有电脑。在与老人交流的最后,乡政府的领导和我们台州电大暑期三下乡追寻红色足迹实践小分队的副队长李贞贞同学一起送上了慰问金和慰问品,老人也欣慰的收下了。我们第一次拜访老党员之旅圆满结束。

随后几天,我们陆续拜访了姚西华、姚西唤、吴胡南、滕西乾等七位老党员,老红军。从与他们的接触攀谈中,我真正认识到了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所应该具备的那种愿意为了国家,为了我党,为了人民,能够并愿意付出一切的精神实质。我作为一名党校结业的学生,想要达到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自身的素质要求,所需要从他们身上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我认为,那些生活在革命年代的老党员所具备的不畏艰险,宁死不屈,实实在在为人民做事以及奋发向上的精神都是值得我们这个年代的党员以及党外份子们学习的。

7月7日上午10点,我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方敏德老师与我校团委副书记陈红华老师等一行3人到我们实践的上张乡视察指导。中午,我们实践小分队全体成员在厨房亲自动手,为老师们准备午餐,并邀请上张乡政府领导与我校领导会餐。

下午3点,我们参观了善音村的瓯江彩锂稻田养鱼生态基地,在基地里,我们队员主动的向农户请教稻田养鱼基地的基本情况,农户们也非常乐意的告诉我们队员,他们的基地是20xx年在仙居县政府和海洋渔业局的指导与支持下建立的,一个有着150亩地的瓯江彩锂立体养殖基地,在水稻田中间有一个个的鱼坑是平时用作鱼儿休息以及收割稻谷的时候蓄鱼用的,瓯江彩锂可以用作观赏也可以用来食用,一般鱼苗会在5厘米长时投放下去,等到10厘米左右时捕捞销售,这些鱼一般销往本地的一些农家乐。

7月8日,早上我们拜访了姚岸村的4位老党员。下午,我们带领台州电大系统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的老师前往中共仙居县委旧址纪念馆参观,随后,我们在纪念馆门前与队旗合影留念。

7月9日,行程的最后,我们拜访了住在方山村的老党员。我们为老人送上慰问品时,老人竟然对我们深鞠一躬,大家在掺扶起老人的同时,心里也非常感动,我们本就是抱着向老党员学习的目的而来,在学习之余,为老人们送上些微不足道的慰问品,老人作为一个老辈,却向我们鞠躬,这让我们队员在不敢受礼的同时,也再一次体会到了老党员们的素质之高。

上午9点,所有工作完毕,我们登上了返校的路途。此次活动让我们感触颇深,从我个人来讲,我着实被老党员们的精神所感动,根据我们的了解,8位老党员中,年龄最大的已经84岁了,但是他们每天都还坚持在做农活,发挥出他们人生最后的余光,为我们国家的建设献出最后一点力量,

我认为,我们此次活动是非常成功的,因为我们团队的成员都非常优秀,在5天的实践活动中,有人受伤,也有人生病,但是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没有一个人抱怨生活条件的艰苦。每次团队活动中,大家分工明确,互帮互助,团结努力。大家都在此次活动中学习到了很多实用的经验,我相信大家会在接下来的在校生活亦或毕业工作后都会运用到。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15

之所以选择立德社工作为我们的社会实践地点之一,是因为对其以“四点半课堂”为代表的一系列创新性公益项目的极大兴趣。

“四点半课堂”是一个旨在为社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放学后继续学习场所的公益项目。在项目开展的两年多时间里,“四点半课堂”的志愿者们和立德工作人员通过辅导孩子完成作业,带领孩子们参加集体游戏、开展亲子活动等形式,帮助流动儿童适应新环境、融入集体,为其提供了良好的课后成长环境。该项目的创新之处在于,它并非是一项完全免费的服务,它向学生家长收取一定费用(远低于市场价格)以维持团队运作。

那么,这样的形式是否违背了“志愿”的原则呢?这样的志愿形式是否真的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推动作用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来到了位于亚运村的立德社会工作事务所。

在负责人赶到之前,我们先来到了教室,与先到的孩子们攀谈起来。从孩子们口中,我们得知,立德社工的工作人员都非常和蔼可亲,还时常到孩子家家访,孩子和家长们都非常感谢立德工作人员。但是,在这短短半小时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当我们问到“你们觉得‘四点半课堂’对你们有帮助吗”时,孩子们不知是玩笑还是认真地说到:“没有!”,这着实让我们有些诧异。同时,孩子们之间的相处似乎并不是如我们所想象的和谐。其中一个孩子被大多数孩子孤立、甚至打骂,一个小姑娘指着他对我们说:“姐姐你们不要理他,他是变态!”看着那孩子无助地站在一边,只能用装出来的无所谓的笑容保护自己,我们都觉得有些心疼又有些无奈。再者,从孩子们的口中,我们得知,几乎每次来的志愿者大哥哥大姐姐都不一样,还未熟悉,便已经离开。

半小时后,负责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在我们与主任的交谈中,他也提到,该项目的家长俱乐部等亲子活动极大地增加了家长与孩子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家访活动也实现了社工组织与家庭的良好互动;对特殊家庭的特殊关怀也实现了针对性帮扶。然而,现在的“四点半课堂”项目仍然存在着志愿者的招募与管理困难,目前的志愿者来源主要是周边大学的大学生,然而陪伴孩子的志愿者流动性较强,很难真正以大学生自身的人格魅力或者学识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虽然,“四点半课堂”项目现在仍然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但他确实是一种成功的志愿创新形式。它让我们知道,志愿活动不以利益为导向,但并非完全不和金钱搭边儿,公益机构首先需要保证自身的生存与运营。志愿与公益并不等同于“免费”,也不等同于“官方”。一个健全的、拥有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的社会公益体系应该是由许多可持续发展的公益机构组成。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公益组织必须走自我运营的道路,而不是一味依靠政府的资助。志愿者的主体,也不应仅仅是大学生群体,只有实现全民化、生活化的公益,才有可能走进真正的志愿新时代。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